北市動保處聯手護台灣,斑腿樹蛙、埃及聖䴉入侵危機全面阻斷!
【許家源記者 / 綜合報導】
時序入夏,萬物生機盎然,卻也同時成為外來種生物加速繁衍的季節。由於外來種一旦在新的環境中建立族群,往往具備高度競爭力,不僅可能搶奪原生種的棲地與食物資源,甚至傳播疾病,對本土生態系統構成嚴重威脅。有鑑於此,臺北市動物保護處今夏與多個保育團體攜手合作,全面啟動「原生種生物守護行動」,旨在強化對外來種的監測與移除作業,並同步透過教育宣導,提升市民對外來種問題的認知與參與意願,期望能從源頭防堵外來種擴散,捍衛臺北市珍貴的生物多樣性。
北市動保處指出,外來種的引入無論有意或無意,皆源於人類活動。例如,棄養的寵物、隨貨物夾帶的生物、甚至是不經意的傳播,都可能導致外來種在新的環境中落地生根。為應對此嚴峻挑戰,動保處長期推動防治移除作業,並已取得顯著成效。例如,成功控制斑腿樹蛙的擴散,並成功終止埃及聖䴉在本市的繁衍,顯示積極的移除策略確實能有效遏止外來種的威脅。此外,動保處深知僅靠移除不足以根本解決問題,因此特別規劃了多樣化的環境教育課程與田野工作坊,針對市民常見的外來蝶類、鳥類、魚類及兩棲類進行專業知識傳授,旨在提升市民的辨識能力、了解引入風險、熟悉通報機制,並從根本上深化生態保育意識。截至目前,已舉辦逾300場校園與戶外課程,50場以上培訓課程,累計超過3萬人次參與,顯示民眾對此議題的關注與投入。
臺北市動保處強調,守護本土生態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需要全民的共同參與。目前所有相關課程與活動均為免費開放,提供市民習得實用的生態保育知識,甚至能實際參與外來種的田野調查,這不僅是學習機會,更是實踐公民責任的途徑。展望未來,北市將持續深化與各保育團體的合作,擴大教育宣導的廣度與深度,鼓勵更多市民投入外來種防堵行動。同時,亦將持續強化對外來入侵物種的監測機制,建立更完善的通報與處理流程,確保一旦發現可疑物種,能及時介入處理。透過政府、民間與市民三方協力,共同構築一道堅實的防線,維護臺北市的生態平衡與永續發展。
新聞來源:臺北市動物保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