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閱讀本篇文章31 次瀏覽
椎間盤突出年輕化!久坐低頭族危機大爆發 專家教你兩招自救
1 min read

椎間盤突出年輕化!久坐低頭族危機大爆發 專家教你兩招自救

【許家源記者 / 綜合報導】

椎間盤突出過去常被認為是中老年人的「職業病」,但隨著生活型態改變,現今發病年齡大幅下降,成為許多年輕族群的健康隱憂。根據衛福部數據,台灣年輕民眾中,曾經患有下背痛的比例高達50%,其中椎間盤突出的診斷佔比約5%,且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兩倍。專家指出,長時間久坐、姿勢不良、過度低頭滑手機,以及體重過重、搬重物等,都是導致椎間盤退化、突出的重要原因。此外,辦公族、學生、運動員及經常彎腰工作的職業族群,都是高風險群。

椎間盤突出最常見於腰椎及頸椎部位,初期可能僅有間歇性腰痠背痛,但若未及時治療,可能進一步壓迫神經,導致下肢麻木、無力,甚至影響行走與大小便功能。臨床案例顯示,部分患者如體重過重、長期未改善生活習慣,保守治療半年無效後,症狀會急速惡化,需接受微創脊椎手術才能恢復正常生活。專家強調,約九成患者可透過藥物、物理治療、復健運動等非手術方式改善,只有在症狀嚴重、神經受損或保守治療無效時才需考慮手術。

民眾可透過簡單動作初步自我檢測,例如平躺抬腿若於30度內即出現明顯疼痛,或頸部壓迫時手臂出現麻木,應及早就醫。預防椎間盤突出,首重調整日常姿勢、避免久坐、定時活動、正確搬重物及強化核心肌群。專家建議,骨盆運動及髖關節鉸鏈動作是兩個簡單有效的日常預防訓練,有助於減少脊椎壓力,遠離椎間盤突出困擾。同時維持健康體重、戒菸與規律運動,也是保護脊椎健康的長期之道。

新聞來源:ME 生活|ME 美醫誌授權 請勿轉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