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許基金會默默助學子 看見臺灣教育希望!
【許家源記者 / 綜合報導】
在臺灣社會,儘管教育普及,仍有部分清寒學子因家庭經濟壓力,在求學與追夢的道路上遭遇瓶頸。這些學子往往需肩負家計或自行籌措學費、生活費,導致學業與潛能發展受限。特別是來自偏鄉或隔代教養的家庭,資源相對匱乏,更需要外部支持才能順利完成學業。羅許基金會羅東博愛醫院持續14年不間斷地提供獎助學金,資助宜蘭縣清寒高中生及大專生,正是體認到這份社會責任,期盼能為這些學子減輕負擔,成為他們在人生重要階段的堅實後盾,不僅是經濟上的援助,更是精神上的鼓勵。

羅許基金會的獎助學金計畫,如同及時雨般滋潤了許多清寒學子的心田,讓他們得以勇敢追逐夢想。其中,泰雅族少女鈺軒的故事便是最佳例證。她熱愛泰雅編織,渴望將傳統文化結合現代飾品發揚光大,卻因材料成本高昂一度陷入困境。羅東博愛醫院的獎助學金不僅解決了她的燃眉之急,更讓她能心無旁騖地投入創作,將泰雅編織轉譯為深受喜愛的現代飾品,證明了經濟援助能直接轉化為學子在學術與創作上的能量。同樣地,羅東高中生劉子妍即便家境清寒,仍對化學抱持熱情,並在全國科展表現亮眼,甚至受邀赴日參賽。羅東博愛醫院的獎助學金,對她而言不只是一筆錢,更是讓她能心無旁騖地鑽研學問、參加競賽的重要支撐。這些案例充分說明,社會的溫暖挹注能為學子帶來莫大的鼓勵與實質幫助,讓他們得以在困境中堅持理想,甚至在國際舞台上展露頭角。

羅許基金會董事長許國文「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理念,展現了企業回饋社會的典範,其長期且持續的投入,為臺灣社會建立了一個正向循環。這份善款不僅直接幫助了像鈺軒和劉子妍這樣的優秀學子,更透過他們的故事,激勵了更多人關注弱勢學子的教育議題,也鼓勵了受助者未來回饋社會。然而,臺灣仍有許多角落的學子需要被看見與幫助。未來,如何擴大這份善意的影響力,鼓勵更多企業與個人投入清寒學子的資助計畫,並探索更多元的援助方式(例如:學業輔導、職涯諮詢等),將是讓更多學子能無後顧之憂地追求夢想的關鍵。這不僅是羅許基金會的挑戰,更是整個社會應共同努力的目標,讓每一位學子都有機會發光發熱,共同築建一個更具韌性與希望的臺灣社會。
新聞來源:羅東博愛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