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創生】 影視 文化 文化創新 文化歷史 旅遊 流行 生活娛樂 藝術 扎入音軌,聽老唱片嘰喳嗶叭地說-日治時期78轉唱片介紹 1 min read 2 年 ago 伍中梅 扎入音軌,聽老唱片嘰喳嗶叭地說-日治時期78轉唱片介紹 圖/文 純純X張馥昀 我們需要您的贊助-《聽見臺灣1930》|島嶼留聲計畫 儲蓄聲音風景的新奇玩意兒-78轉唱片 1930年代純純清麗的女高音從緩慢旋轉的黑色唱片,藉著細細的鋼針娟娟流出,再從一個大喇叭飛散到海島潮濕炙熱的空氣之間。 這是78轉唱片,某個愜意的午後,裁縫師盯著咖啡廳裡的這種唱盤在名為留聲機的箱子上一分鐘轉了78圈,有的留聲機是有一個像百合花一樣的大喇叭在上面,有的是下面連著箱子的。 78轉唱片的前世今生 愛迪生在1877年發明了留聲機,在日治時期又被稱為是「蓄音機」,就是可以把聲音儲蓄起來的大箱子,後來,柏林納修改了愛迪生的設計,創造出這種新型的平圓盤,這種平圓盤的特點就是可以進行大量複製,使唱片的商業量產成為可能。 唱片和留聲機在當年可是奢侈品,一部高級一點的留聲機要價當時平民百姓好幾個月的薪水,這個時候的唱片很容易碎,又有一定的重量,是需要被小心疊放、放在硬質木盒裡面精心呵護地運送的。 裁縫師手捧著唱片經理給他的唱片,小心翼翼、感覺手中沈甸甸的。 望進圓弧刻痕-塑膠時代前的工藝 唱片裝上鋼針後,用留聲機的手搖發條上緊後再播放,每面唱片大約四到五分鐘就播完了,聲音唧唧喳喳的,有時候還會發出嗶嗶吧吧的聲音,當轉速太快時,聲音像是小鳥高鳴啼叫,轉太慢又像是野獸低鳴警告。 他把它拿起來仔細端詳,望進去每一個刻痕,聽人說這種黑圓唱盤的主要材質為蟲膠蟲吐出的分泌物製成,裁縫師很難想像這樣硬邦邦又平又扁的貴東西會是蟲子吐出來的汁液。 這個時候的台灣唱片,大多是一整團樂師、歌手等人遠赴東京錄音,那時候,出國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大事,裁縫師一想到這些聲音是在日本儲蓄起來,飄洋過海來到這裡播出,真的很神奇! 我們需要您的贊助-《聽見臺灣1930》|島嶼留聲計畫 延伸閱讀: 這些年我所經歷的歌謠心內事-第七章 這些年我所經歷的歌謠心內事-第六章 這些年我所經歷的歌謠心內事-第五章 這些年 我所經歷的歌謠心內事-第四章 這些年 我所經歷的歌謠心內事-第三章 這些年 我所經歷的歌謠心內事-第二章 這些年 我所經歷的歌謠心內事 純純電影與咖啡 分享此文:TwitterFacebook請按讚:喜歡 正在載入... 相關 Tags: 地方創生 大稻埕 島嶼留聲計畫 純純電影音樂咖啡 聽見臺灣1930 這些年我所經歷的歌謠心內事 Continue Reading Previous 【用藝術走讀台灣】專欄-台灣臺南中國城 |文旅 旅遊印記Next 五路財神與篆刻文創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