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89 次瀏覽
[講古故事系列]一代詞人故居爭議落幕後的元宇宙再發現
1 min read

[講古故事系列]一代詞人故居爭議落幕後的元宇宙再發現

李臨秋載動的跨世代詩詞世界

文:芳乃亭

一代詞人李臨秋銅像是遊覽大稻埕自由行的體驗特色景點

李臨秋是誰?

長輩唱起阿嬤等級的那些時代流行歌曲幾乎一定會點唱到的望春風,四季紅,補破網等等都是他的作品,其中描述男女愛情類的占大多數,所以他的詞在當代就很受歡迎,流傳到今天不斷被許多歌手翻唱,已經成為台灣歌謠的記憶點囉.

望春風是李臨秋最受歡迎傳唱最多的臺灣流行歌謠

臨秋為什麼那麼厲害?

他早年學過漢學家道中落來到大稻埕街上最豪華的戲院永樂座上班耳濡目染加上創作天資,造就了一位臺灣詞人的誕生,然而這些看似一首首兒女情長的浪漫歌曲,卻是時代迭變,歷經壓抑和抗爭傳唱下來,詞意背後的辛酸是我們要告訴你的秘辛.

望春風的歌詞被文創設計師當作文案製作成絲巾成為特色文創商品

 

台灣歌謠的寫詞大師

2009年李臨秋紀念雕像在台北市政府的協助下落成 帶動大稻埕音樂啟蒙地的省思

在台灣流行歌曲之中,有所謂的「四、月、望、雨」,其中的〈四季紅〉〈望春風〉是由出身在大稻埕的李臨秋先生在1930年間所寫的詞、搭配作曲家鄧雨賢及歌后純純演唱成為傳唱至今的代表性名曲。李臨秋也成為開啟台灣人民流行音樂第一個黃金年代的歷史人物。

李臨秋故居是參訪者憶思一代詞人的唯一路徑

在大稻埕目前有留下李先生的銅塑雕像(在大稻埕公園)和他所住的故居(在西寧北路巷內)成為紀念及瞻仰這位音樂前輩的遺跡。

李臨秋故居因為產權問題廢置經年,終於在2020年在後代第六個兒子李修鑑的奔走下完善前怨展開下一步修復之旅(圖片轉載自網路)

〈望春風〉名曲曾改編成電影

我們哼唱李臨秋的許多曲目會發現他所寫的詞意境多半在描述男女情懷思慕之事,可以感受到在那個守舊的年代青年男女之間以歌曲傳達內心事的社會現象。

故居傳人李修鑑(圖右四)曾積極協助催生[歌謠風華]影視劇的誕生

李臨秋的文筆這麼細膩主要是曾經受過漢學教育再加上創作天分,大量產出的通俗優美詞作為他帶來不錯的收入,後來這樣的家用補貼變成他主要的事業,還曾將最受歡迎的〈望春風〉改寫成劇本拍成電影呢!

李修鑑是李臨秋排行第六的兒子 也是今日一代詞人文化傳承的代言人

 

一代詞人非浪得虛名

李臨秋故居一直是大稻埕珍貴的資產 吸引許多團體慕名前來一睹真貌聆聽詞人故事

藉由歌詞來觀察社會的現象是很有價值的事,譬如李臨秋在大戰之後所寫的另一首名曲〈補破網〉就反映了當時人民生活困頓的情境,但在大環境的壓力下為了生存只好改詞才能上市,一首歌詞對大眾所造成的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李修鑑經常受邀講述父親的一生一世

因此我們也不得不佩服這為詩詞大師的文筆在時代變遷中所展現的庶民文化,其被譽為一代詞人實非浪得虛名。

一代詞人李臨秋的詩詞世界與時代同步 登上講古平台展開元宇宙新世界

歡迎一起進入詞人的詩詞世界探索時代脈絡!

歡迎進入講古平台 一起來和李臨秋互動

https://www.kongkoo.co

https://si.secda.info/chunchun265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