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23 次瀏覽
111週年辛亥革命&中華民國國慶日-歷史還原
1 min read

111週年辛亥革命&中華民國國慶日-歷史還原

相信很多年輕一輩的朋友們不太瞭解111年前辛亥革命與國慶日的歷史典故?其實,都是同一天同一個事件。感念辛亥革命先烈&慶祝雙十國慶。

雙十國慶典故:

革命先烈 圖片 拍攝於國父紀念館
革命先烈 圖片 拍攝於國父紀念館

19世紀末,執政的大清帝國鎖國腐敗民不聊生。自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開始,至1912年2月12日清宣統帝退位為止(清宣統三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始自西元前222年秦朝時期共2133年的帝制, 開啟民主共和新紀元,傳播了民主共和觀念 ,不僅結束此前立憲派實行君主立憲的努力,而且對此後中國憲政與法治發展、中央與地方政治關係、國內各民族間關係等有重要的影響。

清朝末年華中地區 圖 摘自於 網路
清朝末年華中地區 圖 摘自於 網路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滿清,1911年12月,獨立的各省派代表到南京開會,選舉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中華民國正式成立。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南北統一。1912年2月15日,南京參議院正式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就職中華民國大總統。1912年9月民國政府公佈臨時參議院決定,為紀念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訂公曆10月10日為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國慶日,亦稱雙十節、雙十國慶、雙十慶典。

歷史背景:

1905年中國革命同盟會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成立於日本東京、同盟會主要由孫中山宋教仁黃興黃元秀蔡元培等人領導。辛亥革命後,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國民黨遭解散後,部分成員另行成立中華革命黨,在到1919年改組為中國國民黨直到現今。

1905年於日本東京 成立同盟會 圖片 摘自網路
1905年於日本東京 成立同盟會 圖片 摘自網路

1905年於日本東京 成立同盟會 圖片 摘自網

同盟會政綱是孫中山先生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十六字為綱領。同盟會成員與孫中山先生擬訂的中華民國政府組織一致:在總統下設行政部、立法部和司法部,這實際上是三權分立的原則)。

孫中山 先生題 圖片摘自於網路
孫中山 先生題 圖片摘自於網路
孫中山 先生題 圖片摘自於網路
孫中山 先生題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圖片摘自於網路

同年(1905年)孫中山先生又於《民報 發刊詞》中闡明民族(Principles of Nationalism)、民權(Principles of Democracy)、民生(Principles of People’s Livelihood)三大主義,主張同時進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1924年1月至8月,孫中山先生在廣州每週作一次演講,共計16講,講稿滙編成《三民主義》(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一書。

三民主義 圖 摘自 網路
三民主義 圖 摘自 網路

《民報》在章炳麟陶成章等主編下,由胡漢民汪精衛等執筆,與主張保皇、由康有為梁啟超執筆的《新民叢報》展開激烈論戰,成為當時革命思想的重要宣傳管道之一。

三民主義,又稱「孫文學說」、「國父思想」、「總理遺教」,是由中華民國國父中國國民黨總理孫中山先生提出,為國民黨的基本黨綱,在中華民國憲法前言以「孫中山先生創立中華民國之遺教」稱呼,並被納入《中華民國憲法》第一條內容(「中華民國基於三民主義,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

孫中山先生說過:「余之謀中國革命,其所持主義,有因襲吾國固有之思想者,有規撫歐洲之學說事蹟者,有吾所獨見而創獲者。」「取歐美之民主以為模範,同時仍取數千年前舊有的中國文化而融之;發揚吾固有文化,並吸收世界文化而光大之,以期與諸民族並駕於世界。」

武昌起義 圖 摘自網路
武昌起義 圖 摘自網路

1911年滿清政府出賣鐵路修築權,出賣給西方國家,激起全國人民反抗。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10月28日,黃興由上海到達漢口,被推為中華民國軍政府戰時總司令,指揮民軍和清軍的戰鬥。

黃興  圖 摘自於維基百科
黃興  圖 摘自於維基百科

革命軍總司令黃興在漢口、漢陽對清軍作戰。苦戰20餘日後,民軍退至武昌;此時,黃興認為應轉攻南京並於12月趕往南京指揮戰事,並於12月2日一舉攻下南京城。武昌起義勝利後,各省紛紛響應,全國24個省區有14個先後獨立。

四川民眾由保路運動發展到武裝起義,滿清政府急調湖北等省軍隊入川鎮壓。湖北新軍工程第八營革命黨人熊秉坤金兆龍等人率領起義軍攻佔鳳凰山,並控制武昌。

中部起義由 熊秉坤開出第一槍  圖摘自 網路
中部起義由 熊秉坤開出第一槍  圖摘自 網路

滿清末年,由於政治的政體腐敗,社會矛盾激化,帝國主義的經濟、文化侵略,滿清王朝也到了頻臨覆滅的地步,民眾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在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孫中山先生團結人民集合社會先進力量,進行革命的發動與準備工作,決心推翻滿清封建統治。革命黨人在孫中山先生的領導下,前赴後繼,英勇奮戰,先後發動十次武裝起義(實則不止發動十次抗爭),推翻滿清帝治王朝。 

兩岸對於辛亥革命日及雙十國慶紀念

1937年國共分歧,內鬥不斷,1948年蔣中正先生帶領國民政府遷徙台澎金馬定都後,依然秉持著孫中山先生的遺訓『三民主義,統一中國』。1981年3月29日至4月5日,蔣經國先生以中國國民黨主席及中華民國總統身份,召開十二全,提出「貫徹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案」。並且通過「貫徹復興基地民生主義社會經濟建設案」,希望通過實際的政治與經濟建設,突顯臺灣的具體建設價值,以利實現「和平反攻」。

蔣中正 於廬山演講  圖 摘自網路
蔣中正 於廬山演講  圖 摘自網路

花蓮縣原住民第六選區 議員候選人 何進雄 參與國慶活動

早在1941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的一項決定稱,“今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的30週年紀念日,全國各地應當舉行熱烈的慶祝與紀念。”以毛澤東先生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領導人,高度評價孫中山先生及革命先烈們用鮮血換成功的的辛亥革命。毛澤東先生曾透露自己為參加辛亥革命當了“半年兵”,稱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中共研究黨史至少“從辛亥革命説起”。

1956年時值孫中山誕辰90週年,北京舉行了隆重的紀念活動,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出席。1961年新中國舉行了第一次大規模紀念辛亥革命的活動,10月9日,北京各界一萬多人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集會。

 

資料文獻:

1.維基百科

2.百度百科

  1. 《少年中國晨報》
  2. 《歷史大觀園》
  3. 辛亥武昌首義史
  4. 《上海慶祝民國改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