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越科技用「運動科學」打企業永續 導入AI訓練助攻北大女排登甲一
1 min read

崇越科技用「運動科學」打企業永續 導入AI訓練助攻北大女排登甲一

【許家源記者 / 綜合報導】

在半導體界,崇越科技的名字往往與高純度的石英材料、先進製程設備緊密相連。然而,在冰冷的財報數字背後,這家企業正默默實踐一項極具前瞻性的「運動晶片」策略:將科技界追求的「精準、效率、永續」,導入國民健康與體育培育。這不是單純的慈善贊助,而是一套嚴謹的ESG(環境、社會、治理)佈局。崇越科技永續長賴杉桂明確指出,運動是提升國民健康與培育青年「關鍵能力」的基石。不同於一般企業單純捐款,崇越的作法是提供一個系統性解決方案:透過旗下XPORTS全越運動,將日本引進的「B.M.L.T.®初動負荷訓練」等運動科學武器,精準應用到選手身上。這套邏輯,就像半導體製程一樣,強調數據檢測、專業器材與機制化訓練,為的不是曇花一現的勝利,而是**「穩定且可複製」**的競技成績提升。

▲崇越科技支持臺北大學「女子排球校隊特色運動發展計畫」,投入資源提升校隊競技成績。

最好的故事,往往發生在數據轉化為實質效益的那一刻。國立臺北大學女子排球校隊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在崇越科技導入「訓練制度化、運動科學化」的觀念後,僅僅一年(2022年)的時間,這支隊伍就從大專甲二級一路挺進,勇奪第二名殊榮,成功叩關最高殿堂甲一級賽事。這份成績單,就像半導體廠區的「良率提升」般振奮人心。崇越不僅止於排球,其運動科學的「解方」更被廣泛應用:不僅支持了臺北大學的射箭與游泳校隊,甚至將檢測數據提供給亞運成棒教練團作為選拔依據。更具人文關懷的是,他們與臺北醫學大學合作發展高齡體適能課程,將冰冷的運動科學轉化為對銀髮族的溫暖照顧。從甲組成棒隊深耕二十載的基層棒球教育,到OT模式營運臺北大學運動中心,崇越的投入,展現了科技企業在社會責任上的「規模化效應」。

▲崇越科技旗下全越運動自2022年起開始協助臺北大學女子排球校隊肌力體能及初動負荷訓練,當年隨即取得大專甲二級第二名。

崇越科技對運動領域的長期、系統性投入,絕非無本之利。這背後,隱藏著一家科技公司對「未來人才」的深刻洞察。科技產業的競爭,歸根結柢是人才的競爭,而運動場上培養出的專注力、抗壓性與團隊合作精神,正是科技業最需要的特質。崇越持續推動運動教育、產學合作與產業創新,目標是讓運動成為連結健康、教育與永續的強大鏈結。這項策略也獲得國際認可,榮獲「2025 APSAA亞太永續行動獎」銅獎殊榮,證明其ESG行動不僅有「心」,更有「實質貢獻」。崇越科技的運動永續佈局,不僅成功地將企業品牌與國民健康連結,更為台灣的產業樹立了一個典範:當科技的力量不再只用於創造利潤,而是用來優化社會結構、培育下一代,那麼一家企業的價值,將遠遠超越單純的財報數字。

新聞來源:崇越科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