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閱讀本篇文章110 次瀏覽
打歪、發炎、留疤誰最兇? 傳統耳洞槍風險不可小覷
1 min read

打歪、發炎、留疤誰最兇? 傳統耳洞槍風險不可小覷

【許家源記者 / 綜合報導】

愛美是人的天性,但耳洞若打歪、感染,留下的是難以抹去的疤。越來越多民眾選擇到診所進行穿耳,因為醫療院所不只提供無菌流程與專業評估,也把「會不會留疤、會不會長囊腫」當成術前風險管理的一部分。皮膚科醫師張哲皓指出,是否有蟹足腫或肥厚性疤痕體質、是否曾有小傷口卻出血不止的經驗、耳垂厚度與對稱性,都是決定能不能打、該打哪裡、怎麼打的關鍵。耳洞不是小事,先把風險釐清,才有談美的資格。

傳統耳洞槍快速、便宜,卻以強衝擊穿透組織,傷害與感染風險相對升高;醫療級作法則先以汽化型雷射(如二氧化碳或鉺雅鉻)在表層開小孔,再精確穿刺,出血與滲液較少、撕裂與發炎反應也更易控。至於疼痛,多數人感受比疫苗還低,主要來自「雷射一下、針具一下」兩個瞬間;怕痛可用冰敷或麻膏,極敏感者再評估局部麻醉針,但要注意注射本身可能腫脹、影響精準度。價格上診所較高,但用更低的併發率換更高的美觀與可預期性,是不少人願意買單的理由。

打完才是功課開始。前兩個月是定型關鍵期:每日以生理食鹽水清潔、依醫囑薄擦藥膏,適度轉動耳環避免黏連,持續配戴至少兩個月、盡量避免泡湯與游泳。第一次耳環建議選「大小適中、後扣穩定」的基本款耳釘,材質以醫療鋼、鈦、純金、純銀為優先;耳針太粗會拖慢癒合、太短又容易卡住。若出現紅腫熱痛與分泌物,請連同耳環儘速回診,不要硬拔硬撐。成年人與青少年都一樣:在皮膚學與衛生學面前,審慎永遠比勇敢更重要。

新聞來源:ME 生活|ME 美醫誌授權 請勿轉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