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壞肚子不只是腸胃炎!醫師揭露4大食物中毒元兇
【許家源記者 / 綜合報導】
炎炎夏日,食物中毒案件頻傳,民眾常誤以為只是「腸胃不適」,卻忽略背後可能是細菌、病毒甚至毒素引起的急性中毒。張靖醫師指出,除了變質食材,紙鈔與硬幣也可能成為病菌傳播的媒介,若接觸後未洗手就料理食物,等同將病菌「直接送入口中」。
食物中毒可分為細菌性、病毒性、化學性與自然毒性四大類。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桿菌與腸炎弧菌是最常見的細菌元兇;諾羅病毒則以極高傳染力著稱;農藥殘留與毒河豚、野菇等天然毒素也可能引發致命危機。張靖醫師提醒,食材處理不當、生熟食混用、野外採集都可能釀禍。
面對食物中毒風險,民眾應掌握「勤洗手、挑食材、生熟分開、徹底加熱、低溫保存」五大原則。若出現嘔吐、腹瀉、發燒等症狀,應儘速就醫、補充水分、保留證據並主動通報衛生單位。尤其幼兒、孕婦與年長者更需提高警覺,守住健康防線。
新聞來源:ME 生活|ME 美醫誌授權 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