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閱讀本篇文章62 次瀏覽
從醫學教育到臨床現場 氣候變遷衝擊全曝光
1 min read

從醫學教育到臨床現場 氣候變遷衝擊全曝光

【許家源記者 / 綜合報導】

氣候變遷已不再是遙遠的環境議題,而是嚴峻的健康威脅!台中中山醫學大學於今(6)日盛大舉辦「2025氣候變遷與醫學及教育國際研討會」(ICCCME 2025),匯聚了美國杜克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國際知名學府,以及國內產官學界的重量級專家,共同探討氣候變遷對醫學教育、臨床實務及公共政策帶來的深遠影響。中山醫大校長黃建寧強調,醫學教育必須超越傳統的診斷與治療,深入理解氣候變遷對健康的衝擊,並積極培養跨領域的合作能力,以應對前所未有的健康挑戰。

衛福部政務次長林靜儀出席致詞,強調未來將從健康風險管理到社會支持系統,全面提升醫療與公共衛生體系的韌性。

 

本次研討會的舉辦,正值台灣面臨高溫、空氣污染及傳染病等多重壓力之際,醫療現場的挑戰日益嚴峻。中山醫大藉由此次盛會,展現其跨領域合作、迎戰健康危機的堅定決心。會議不僅邀請了醫學、公共衛生及環境科學領域的頂尖專家,更廣泛納入師生及臨床醫師的觀點,期望能將「氣候與健康」議題的核心價值,融入醫學教育課程,培育出具備前瞻視野與高度社會責任感的新世代人才。與會貴賓包括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林靜儀、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署長蔡玲儀、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以及中山醫大董事長周英香、校長黃建寧、副校長宋賢穎,中山附醫總院長蔡明哲、醫療部副院長詹貴川與口腔醫學部院長黃裕峰等眾多貴賓。

杜克大學黃裕欽教授指出,人為活動是氣候變遷主因,社會韌性需依靠教育來強化。

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健康挑戰,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林靜儀表示,衛福部已與勞動部、環境部攜手推動「健康領域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內容涵蓋強化緊急醫療與防疫量能、建立監測預警系統,並提供高低溫關懷服務,特別關注弱勢族群的健康福祉。她強調,未來將持續推動跨部會合作,從風險管理到社會支持系統,全面提升我國醫療與公共衛生體系的韌性。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教授黃裕欽也指出,人為活動是氣候變遷的主因,而社區韌性的建立,則有賴於教育、公共衛生建設與科學數據的整合。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校長許連斌則提出了「永續未來」倡議,透過能源解決方案、自然本位介入及都市整合策略,推動全球合作,並以永續學院為平台,培育能應對全球性挑戰的專業人才。

新聞來源:台中中山醫學大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