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臉部痘痘OUT 頭皮痘痘才是夏季隱形殺手
【許家源記者 / 綜合報導】
許多人將「痘痘」與臉部劃上等號,卻常常忽略了頭皮這個隱藏的危機。特別是在台灣潮濕悶熱的氣候下,「頭皮痘痘」悄悄找上門,不僅影響美觀,更可能伴隨令人難耐的搔癢、疼痛,甚至引發反覆感染。皮膚科醫師周采青指出,頭皮痘痘的成因與臉部痘痘如出一轍,主要可歸咎於四大元凶:毛孔阻塞(清潔不足、角質堆積)、油脂分泌過多(悶熱、體質)、發炎反應(壓力、熬夜、飲食不均)以及細菌感染(抵抗力下降、環境因素)。若頭皮痘痘長期反覆發作,不僅可能導致局部掉髮,還可能留下難看的疤痕,因此,及早診斷並配合生活習慣的調整至關重要。
周采青醫師特別點名,台灣的濕熱氣候讓特定族群更容易受頭皮痘痘困擾。油性膚質者、青少年(荷爾蒙影響)、生活作息不規律者(熬夜、壓力大)、長時間配戴安全帽、帽子或假髮者(營造悶熱潮濕環境),以及免疫力較低者(慢性病患等),都應特別留意頭皮的日常護理。面對頑固的頭皮痘痘,除了基本的適當清潔(依出油狀況調整洗頭頻率,可選含水楊酸洗髮精)、避免刺激性產品(染燙劑、定型噴霧)外,調整生活習慣(少油炸、少甜食、規律作息)更是關鍵。周醫師再三強調,切勿因為癢就忍不住搔抓,以免造成二度感染。若痘痘反覆發作、伴隨疼痛或掉髮,務必尋求專業醫師協助,評估是否需要藥物或醫美療程,如高科技水療、噴射科技治療或頭皮控油雷射,輔助改善頭皮健康。
許多民眾會將頭皮上的紅腫小顆粒誤認為是普通痘痘,但周采青醫師提醒,這有可能是更嚴重的毛囊炎。兩者雖外觀相似,成因卻大不相同:頭皮痘痘主因是毛囊阻塞與出油,而毛囊炎則多由細菌感染引起。臨床表現上,頭皮痘痘可能遍布,呈現紅疹或膿皰;毛囊炎則通常範圍較小,但紅腫疼痛感更為劇烈,嚴重時甚至會化膿並擴散。治療上,頭皮痘痘著重於抗發炎、疏通阻塞及控油,毛囊炎則需更積極的藥物治療並提升免疫力。若處理不當,恐延誤病情,甚至留下疤痕。因此,養成良好的頭皮清潔與生活習慣,並在痘痘出現初期就醫,是維持頭皮健康、避免反覆惡化的不二法門。
新聞來源:ME 生活|ME 美醫誌授權 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