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閱讀本篇文章16 次瀏覽
東吳大學「凱比機器人競賽」 長照、共融與跨域師資荒,科技不再冰冷!
1 min read

東吳大學「凱比機器人競賽」 長照、共融與跨域師資荒,科技不再冰冷!

【許家源記者 / 綜合報導】

一場由東吳大學巨量資料管理學院主辦,受教育部「智慧人文數位人文跨域人才智慧領航計畫」指導的「凱比機器人跨域應用競賽」,近日在雙溪校區普仁堂盛大落幕。這不僅是一場科技競技,更是台灣教育界對**「AI如何落地、如何有溫度」**的一次深刻集體叩問。競賽以凱比機器人為核心,要求參賽者設計創新教學或生活應用方案,試圖在冰冷的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創作與溫暖的人文精神之間,搭起一座堅實的橋樑。從全台大專院校、高中職甚至國中生的熱烈參與中,我們看見了新世代對於科技融入教育、融入生活的無限想像,以及對未來社會結構的深入觀察。

東吳大學「凱比機器人跨域應用競賽」實機展示活動現場人潮滿滿。

本屆亮點作品,精準地映照出台灣當前社會與教育結構中亟待解決的痛點。在一般教案組中,內湖高中以「家庭陪伴型凱比機器人」獲獎,其設計理念不僅關乎教育,更直指現代家庭情感連結與陪伴匱乏的問題;而臺南護專的「Kebbi 智在不忘銀髮加油站」,則強烈呼應台灣高齡化社會對智慧照護的急迫需求。更值得關注的是,大專跨域組中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的「凱比同『戲』-普特共融 show」,將特殊教育的融合理念從課本搬到舞台,利用AI機器人作為媒介,打破普通生與特教生之間的隔閡。這些作品證明,當科技思維結合人文關懷,AI機器人不再是單純的編程工具,而是能夠擔綱**「情感陪伴師」與「社會共融橋樑」**的多元角色。

頒獎-佳作,臺中華盛頓高級中學(左後)、台北復興高中(前中)、臺中市立大雅國中師生(右前)。

東吳大學巨量資料管理學院院長金凱儀指出,凱比機器人競賽所追求的,是引導學生成為「科技×人文」的跨域人才。從本次評審結果來看,獲獎作品均展現了卓越的技術實力,更融入了濃郁的人文精神與社會責任。這場比賽的成功舉辦,正體現了台灣高等教育在AI浪潮下,從單純的技術導向,朝向跨域整合、以人為本的教育典範轉移。當國北教大教傳所的「搶救色彩王國」以遊戲化設計拓展教育想像,當台中大雅國中以交通安全切入生活議題,我們清晰地看見,AI教育的未來藍海,絕非僅限於程式碼的堆疊,而是在於如何透過科技的賦能,創造出更具韌性、包容性與溫度的未來社會。

新聞來源:東吳大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