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閱讀本篇文章14 次瀏覽
別再求醫生「順便開胃藥」!藥師點名 5 種胃藥吃法全不同:這款咬碎吃嘴巴會麻掉!
1 min read

別再求醫生「順便開胃藥」!藥師點名 5 種胃藥吃法全不同:這款咬碎吃嘴巴會麻掉!

【許家源記者 / 綜合報導】

台灣人「愛護胃」卻可能因觀念錯誤反害了胃!根據健保局數據顯示,台灣每年胃藥使用量高達 20 億顆,平均每人一年吞下超過 100 顆,許多民眾抱持著「吃藥傷胃、必配胃藥」或「沒事吃藥顧胃」的迷思。然而,藥師陳怡安示警,並非所有藥物都會傷胃,濫用胃藥不僅可能改變胃部酸鹼值、影響其他藥物吸收,更嚴重的是會掩蓋胃潰瘍、甚至胃癌等重大疾病的警訊。民眾若出現長期胃部不適,應尋求正規診斷,而非自行購買成藥「壓症狀」,以免延誤黃金治療期。

許多人將所有「白白的小藥錠」統稱為胃藥,但其實胃藥依成分與機轉可細分為五大類,服用時機更是天差地遠。常見的「制酸劑」(如胃散)適合急性胃痛中和胃酸,但因含金屬離子,需與其他藥物間隔兩小時;「胃酸分泌抑制劑」與「黏膜保護劑」則多建議飯前服用,前者用於潰瘍修復,後者則像在胃壁塗上一層保護膜;另外還有含「局部麻醉劑」成分的胃藥不可咬碎,以及能在胃中形成泡沫堤防、阻擋逆流的「海藻酸鈉製劑」。若不分青紅皂白混著吃,不僅藥效大打折扣,還可能引發便秘、腹瀉或感染風險。

真正的「顧胃」之道,在於精準用藥與生活調整。陳怡安藥師強調,胃藥絕非日常保健食品,若服用超過三天症狀未改善,甚至伴隨吞嚥困難或體重減輕,務必盡速就醫檢查。日常生活中,民眾應落實「少量多餐」、戒除菸酒並減少咖啡因攝取,從根本緩解胃部壓力。面對藥單若有疑慮,應直接諮詢醫師或藥師,破除「有病治病,沒病強身」的錯誤用藥觀念,才是保護消化系統的長久之計。

新聞來源:ME 生活|ME 美醫誌授權 請勿轉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