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閱讀本篇文章227 次瀏覽
精準麻醉:手術中的腦波監測
1 min read

精準麻醉:手術中的腦波監測

(記者_許家源/雙北報導)

48歲的張先生,本身沒有慢性疾病,也沒做過任何手術或麻醉,因健康檢查意外發現肺部腫瘤,決定至新竹臺大分院生醫醫院竹北院區胸腔外科接受手術。張先生想到多年前看過的電影,男主角在手術中醒來,甚至有類似靈魂出竅的情節,非常害怕自己也會在手術中發生一樣的狀況,於是在術前訪視門診時向麻醉科醫師提出他的擔憂。新竹臺大分院麻醉部巫鎮和醫師表示,手術中甦醒雖然罕見,但的確是可能發生的併發症,根據統計方法的不同,發生率約在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左右。手術中甦醒有不同的程度,可能從僅有聽覺、知覺,再到疼痛、失去肌力,手術中甦醒往往造成病人極大的心理壓力,也是麻醉科醫師極不樂見的併發症。

巫鎮和醫師說明,造成手術中病人甦醒的危險因子,包括生理條件無法承受足夠的麻醉藥物劑量、病人因先天基因條件或後天發展出對麻醉藥物的耐受性等。過去,麻醉科醫師會藉由手術中病人生命徵象的變化,包括血壓、心跳、呼吸速率,搭配手術當下給予的刺激程度大小,來判斷麻醉藥物的劑量是否足夠,但每個人對麻醉藥物的反應不同,麻醉深度過淺將導致病人於手術中甦醒,反之麻醉深度過深將造成病人大腦認知功能不必要的負擔。所幸,隨著醫學的進步,現在麻醉科醫師已能夠藉由腦波儀的監測,直接監控手術中病人的麻醉深度,該儀器能提供數據化的麻醉深度指標及彩色頻譜密度分析(DSA)的資訊,反映不同麻醉藥物各自獨有的頻譜密度型態,顯示每一個瞬間病人麻醉深度的狀態,醫師依據資訊調整麻醉藥物的劑量,為每位病人、每次手術量身打造客製化的「精準麻醉」。

巫鎮和醫師提醒,手術及麻醉的安全是醫師和病人共同的目標,建議病人若過去有術後吸不到氣、說不出話及張不開眼等經驗,或有相關擔憂的病患,可於醫師術前訪視時,預先與醫師討論及溝通,由醫師評估後訂立最適合的麻醉計畫。

巫鎮和醫師說明,麻醉科醫師會依據腦波儀提供的數據化麻醉深度指標(紅圈所示)及彩色頻譜密度分析資訊(黃圈所示),調整麻醉藥物的劑量,為每位病人、每次手術量身打造客製化的「精準麻醉」。巫鎮和醫師說明,麻醉科醫師會依據腦波儀提供的數據化麻醉深度指標(紅圈所示)及彩色頻譜密度分析資訊(黃圈所示),調整麻醉藥物的劑量,為每位病人、每次手術量身打造客製化的「精準麻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