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93 次瀏覽
淺談北台灣最大的天然良港-基隆
1 min read

淺談北台灣最大的天然良港-基隆

【記者墨言/基隆報導】基隆市原名「雞籠」,位於台灣本島最北端,清領時期改名「基隆」,國民政府來台後設省轄市,全市總面積為132.76平方公里,95%為丘陵地形,三面背山,正面臨海,擁有條件優越的天然深水港灣。

1875年,清廷將前此一直沿用的「雞籠」名稱改為「基隆」,以取其「基地昌隆」的吉祥意義。基隆曾經是台灣最大煤礦產地,在基隆開港後,除了漁業之外,礦業及運輸成為港埠最重要的商業活動。從史料中得知,清領中期開始,基隆的發展變得極為迅速,主要與其礦產有密切的關係。基隆河流域不但產出沙金,且蘊藏有豐富的優質煤礦。

以追溯「台灣鐵道史」,幾乎都是以劉銘傳興建基隆到台北段客貨運鐵路為台灣第一條鐵路,其實透過史料的盤點看來,台灣真正的第一條鐵路,其實是由八斗子煤礦至基隆海濱的運煤鐵路。同時亦最早興建的第二條鐵路也是在基隆,台灣最重要的商品有煤礦、茶葉、樟腦等都必需經由基隆港運輸,都不難想見當時基隆在全台的經濟地位有多麼關鍵及重要。

基隆港全台聞名,港區範圍直入市中心區,是港灣城市中十分少見的特例。基隆擁有豐厚的自然景觀、人文歷史,長期以來都處處展表現出基隆市多元發展與澎湃活力的城市特色。回顧歷史上西班牙、荷蘭、日本等時期的佔領統治與許多居住遺跡,更能夠充分展現出海洋城市多元、包容的廣闊襟懷。

基隆目前共有七個行政區域,另有七個附屬島嶼,分別為:和平島、中山仔嶼、桶盤嶼、基隆嶼、彭佳嶼、棉花嶼及花瓶嶼,其中和平島(舊社寮島)、中山仔嶼、桶盤嶼三島今已連為一體,即今日所稱和平島,各區域和島嶼依隨山、海、河、港而有不同的景致與遊賞路線。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