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58 次瀏覽
天佑女皇: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前半生(一)
1 min read

天佑女皇: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前半生(一)

天佑女皇: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前半生(一)

史上登基最久,治理最久的女皇-伊麗莎女皇二世,她見證世界的進步,她接受了大英日不落國的興衰。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辭世,享耆壽96歲。她是英國史上在位最久的君主,擔任元首長達70年。

1953年加冕桂冠時,伊麗莎白二世宣誓:「我將終身為英國和英國人民服務。」她用一生貫徹這項承諾,在位期間將全數精力投入王室公務,致力內部團結與穩定,展現「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奉獻精神。

女王走過國際政治風雨、挺過王室內部矛盾,許多人印象深刻的是她的笑容與享受天倫的畫面。中央社透過一張張照片,帶你回顧伊麗莎白二世的優雅與風采

 

伊麗莎白二世
她為人妻、為人母,更為大英國協元首
謹守永不退位的承諾,統轄著上億臣民超過一甲子

她優雅而堅毅,是個令人敬佩的勤政者
在人心浮躁的時代,女王代表的不僅是英國昔日榮光
更象徵著穩定的精神與力量

走近白金漢宮
一覽女王一生的軼事、奉獻和談話

 

伊麗莎白公主 21 歲生日廣播。

 約克公爵夫婦的女兒伊麗莎白公主(Princess Elizabeth)在 11 歲又 8 個月的大時候就已經曉得,如果父母膝下仍舊沒有子嗣,自己有朝一日將會成為英國女王。

她的伯父,也就是英王愛德華八世(Edwaed VIII,家族成員習慣喚他「大衛」),為了跟「我所心愛的女人」結婚——曾兩度離婚的美國人華里絲.辛普森(Wallis Warfield Simpson)——決定於 1936 年 12 月 10 日在莎麗郡(Surrey)的住家貝爾維德堡(Fort Belvedere)簽下遜位文告。政府內閣明確告知愛德華八世,必須在鍾愛憲法所無法接納的女人與熱愛自己的國家之間做出抉擇,結果他選擇了女人。他的統治在隔天立刻失效,成為英國史上在位時間第五短暫的國王,共 326 天。

按照原先的計畫,加冕典禮如期在隔年正式舉行。然而,王冠不是落在國王喬治五世(King George V)所擔憂的恐怕難以勝任王位的兒子(指愛德華八世)頭上,而是其弟亞伯特王子(Prince Albert,家人都叫他「伯蒂」)。為了鞏固王室的穩定性及延續性,亞伯特王子按其第四個教名(即喬治)被加冕為英王喬治六世(George VI)(譯注:國王喬治五世 1936 年 1 月駕崩,繼任國王的愛德華八世,原本排定要在 1937 年 5 月 12 日舉行加冕儀式,孰料他在 1936 年 12 月就提前遜位)。

 

愛德華一退位,旋即離開英國,並於 1937 年 6 月 3 日與「那個女人」(華里絲.辛普森)在法國共結連理。僅管夫妻倆後來被封為溫莎公爵與公爵夫人,但眾所皆知,「殿下」(Her Royal Highness)這項前綴稱謂,並未授予這位前任國王的妻子。這對她丈夫而言,成了憤恨懊悔的源頭,直到他 1972 年客死異鄉法國,愛德華都無法原諒王室家族的冷酷無情。

自愛德華遜位的那一刻起,由於王位繼承順位的緣故,愛德華的弟弟及其家屬的人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轉變。

英王喬治六世一家,攝於 1937.12.10 。由左到右,依序為喬治六世、伊麗莎白王后、瑪格麗特以及伊麗莎白公主。
英王喬治六世一家,攝於 1937.12.10 。由左到右,依序為喬治六世、伊麗莎白王后、瑪格麗特以及伊麗莎白公主。

 

亞伯特王子(約克公爵) 1923 年4月 26 日與史特拉摩爾暨金霍恩伯爵(Earl of Strathmore and Kinghorne)的女兒伊麗莎白.鮑斯–萊昂(Elizabeth Bowes-Lyon)走入婚姻。在這之前,這位未來的約克公爵夫人,曾經兩度拒絕他的求婚,直到第三次才默許答應。

1926年4月21日,夫妻倆的第一個孩子伊麗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Elizabeth Alexandra Mary)在倫敦出生,地點就在梅菲爾區(Mayfair)的布魯頓街 17 號(17 Bruton Street),這裡是她外祖父母的倫敦寓所。她的妹妹瑪格麗特.羅斯公主(Princess Margaret Rose)則在 1930 年 8 月 21 日出生於蘇格蘭史特拉摩爾的宅邸葛拉米城堡(Glamis Castle)。年幼的兩名公主,或多或少渴望過著一種相對「平凡」的生活,避免自己成為鎂光燈的焦點——而她們的大衛叔叔、亦即未來的國王,也懷抱著同樣的心願。

不過,一切的一切在 1936 年發生了改變。

「 12 月那段可怕的日子所帶來的震撼,著實令人震驚。」已故的王母太后(Queen Mother,女王的母親)如此說道。當她回想起後來的那幾個月,她說:「就好比頭部遭到重擊之後,恢復了意識。」

伊莉莎白童年時期

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祖先,可追溯至西元 827 年至 839 年在位的英格蘭國王艾格伯特(Egbert)。伊麗莎白二世是維多利亞女王的玄孫女,也是自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以來的第 40 任英國君王。

她跟瑪格麗特.羅斯公主一起在比卡迪里街 145 號(145 Piccadilly,後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炸毀)長大;到了夏季,全家人會一同前往蘇格蘭的柏克館(Birkhall)度假,這裡與他們在亞伯丁郡(Aberdeenshire)的王室私人寓所巴爾莫勒爾堡相去不遠。

自 1931 年起,國王喬治五世就將溫莎大公園(Windsor Grear Park)的皇家小屋(Royal Lodge)挪給家人使用,作為他們的鄉間寓所。而兩位小公主,經常到兩邊祖父母的家中一同生活——國王與王后的山均漢姆堡與巴爾莫勒爾堡;史特拉摩爾伯爵與伯爵夫人的葛拉米城堡與聖保羅沃爾登貝立莊園(St Paul’s Walden Bury)。

1940.06.22 ,在白金漢宮畫畫的伊麗莎白(右)和瑪格麗特公主(左) (Photo by Lisa Sheridan/Studio Lisa/Getty Images)
1940.06.22 ,在白金漢宮畫畫的伊麗莎白(右)和瑪格麗特公主(左) (Photo by Lisa Sheridan/Studio Lisa/Getty Images)

由於伊麗莎白的童年有不少日子是在英國的鄉村地區度過,所以女王喜愛溫莎大公園更甚於林蔭大道(The Mall),一點也不令人感到訝異。而且女王終其一生都熱愛著馬匹與小狗。

還是小公主的伊麗莎白,沒有到學校讀書,而是由一名來自蘇格蘭的學校教師到家中授課。這名女教師名叫瑪麗安.克勞福德(Marion Crawford),暱稱「克勞菲」(Crawfie)。她深受王室器重,擔任 17 年的家庭教師,直到 1950 年因為出版披露王室生活祕辛的書籍《小公主們》(The Little Princesses),破壞了王室對她的信任。從今天看來,這些祕密其實無傷大雅,但被王室視為信任破裂的下場就是失寵。

女孩的保姆萊特(Clara Wright,一直被叫作「Alah」)沒有犯下同樣的錯誤,她與克勞菲一同負責帶公主到公園裡散步、教導閱讀與鋼琴。就像克勞福德在《小公主們》提到的:

「那段時間裡, Alah 全權負責孩子們課後生活,包括健康、盥洗,還有穿著。我照料她們的時間是點到點,而她需要替自己找一位助理保姆或保姆來幫忙。」

這位助理保姆就是被稱作「波波」(BoBo)的麥克唐納(Margaret Macdonald),她服侍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長達 67 年,直到 1993 年過世為止,享壽 89 歲。在絕大部分的時間裡,波波都是擔任女王的服裝師。據皮姆洛特(Ben Pimlott)所言,她是「設計師與女帽製造商的痛苦來源,也是一位固執的監護人,是日常生活中的夥伴、知己與朋友。」

年輕的公主從小學習法文,而女王後來對於馬匹的愛好,很明顯也是在童年時期就奠定了興趣。小時候,身為姊姊的伊麗莎白喜歡跟瑪格麗特一起玩遊戲,有一回她幫瑪格麗特「戴上挽具」,如騎馬般地在兒童房裡到處奔跑。從小跟伊麗莎白一起長大的人,都叫她「莉莉貝特」(Lilibet),這是爺爺喬治五世幫她取的暱稱。到現在,女王幫親朋好友簽名時,仍會使用莉莉貝特這個名字。

1964 年的耶誕卡,上頭有菲立普親王與「莉莉貝特」的簽名。

1964 年的耶誕卡,上頭有菲立普親王與「莉莉貝特」的簽名。父親登基後,伊麗莎白與瑪格麗特.羅斯兩位公主,從比卡迪里街 145 號搬到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那裡有廣闊的庭園與湖水,成了她們新的遊樂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入侵的威脅迫在眉睫,國王與王后決定留守王宮,孩子則是送回溫莎堡,國王與王后都拒絕躲到海外的提議。當時的王后說道:

 

「孩子們不能在沒有我的情況下離開,我不能在沒有國王的情況下離開,而國王不能在任何情況下離開。」

大戰期間,已經是青少年的伊麗莎白加入支援戰事的行列,幫忙包紮繃帶、編織襪子等事宜。當戰事進入尾聲,伊麗莎白加入英軍的女子輔助服務團(Auxiliary Territorial Service, ATS),從事駕駛與修繕軍用交通工具等工作。

穿著女童軍制服的伊麗莎白(右)和瑪格麗特公主(左),攝於 1943 年 08 月,兩人正在練習包紮,從伊麗莎白的穿著可以看出她已經是女童軍的小隊長。圖片來源:美聯社
穿著女童軍制服的伊麗莎白(右)和瑪格麗特公主(左),攝於 1943 年 08 月,兩人正在練習包紮,從伊麗莎白的穿著可以看出她已經是女童軍的小隊長。圖片來源:美聯社

戰爭末期的 1945 年 5 月 8 日,也就是歐戰勝利紀念日(VE Day)當天,國王、王后以及隨伺在側的戰時首相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一同在白金漢宮的陽台上亮相,向底下無數歡欣鼓舞的民眾揮手致意,而他們的女兒,也大膽地偷偷混入人群,渴望與民眾一起分享慶祝的喜悅。

 

國王與王后一直跟女兒們保持格外親密的關係——提到家人,國王總會說「我們一家四口」——喬治六世把他的責任感傳給了女兒,而為了確保女兒在憲政事務上受到嚴謹的教育,也特別幫她聘請了許多博學的家教。

 

父親跟她談論政治事務,而祖母(喬治五世的遺孀瑪麗王后)也帶給她不少影響,神情肅穆的祖母老是認為,王室家族不該在公眾場合面露微笑。此外,女王出了名的責任感,也是由祖母所栽培出來的,女王對祖母的景仰,成為她學習效法的對象。

不過,當今的女王會面掛微笑,只要她一展顏歡笑

資料來源:本文收錄於上奇時代出版《天佑女王:她的一生,牽動我們的時代》

延伸閱讀:天佑女皇: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前半生(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