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只領帶與卡片:當記憶褪色,門諾基金會如何透過「生命故事」為老爸們找回榮耀?
【許家源記者 / 綜合報導】
當「父親」這個身分,從年輕時的堅實支柱,逐漸轉換為晚年的被照顧者,曾經的榮耀與驕傲是否也隨之褪色?在台灣,長照服務正試圖回答這個問題。今年父親節,門諾基金會在花蓮、台南等地的日照與長照據點,串連起88位老爸爸的生命故事。這場以「父親節快樂」為核心的慶祝活動,不只是簡單的吃蛋糕、送卡片,更像是一場精心設計的「修復儀式」。透過手作、園藝、生命故事分享,活動的真正目的,是讓這些曾為家庭付出一切的父親們,再次感受到:「我被記得,我很重要。」

這場儀式,來自於對長者內心深處的理解。在花蓮壽豐力百海日照中心,當子女們為父親繫上領帶時,象徵的不僅是榮耀,更是子女對其過往職場與家庭貢獻的肯定。而在瑞穗失智據點,爺爺奶奶們齊聲歡唱,回憶起年輕時的軍旅與苦工歲月,那些曾經的「拼搏」,在晚年再次被述說與看見。門諾基金會深知,對於許多長者,尤其是失智長者而言,身體機能的衰退與記憶的流失,往往伴隨著自我價值的失落感。因此,透過有意識的活動設計,如太魯閣同樂村讓老爸爸們為自己製作卡片,以及新城樂智學堂讓張爺爺看見子女祝福影片,都是為了在長照的日常中,重新為他們注入「被愛」與「被尊重」的情感能量。

這88位老爸爸的故事,是台灣長照服務從「基本照護」邁向「人文關懷」的一個縮影。過去,長照著重於身體機能的維護,但門諾基金會的父親節活動,讓我們看見了另一種可能:將長照據點打造成一個「家的延伸」,一個能讓長者繼續保有尊嚴與自我價值感的場域。謝爸爸多年投入志工服務,成為鄰里的「活力爺爺」,正是這種「在被照顧中同時也能貢獻」的模式的最佳體現。當門諾基金會持續將這些動人的生命故事,轉化為有溫度的服務,也為台灣的長照產業提供了深層的啟示:真正的長照,不只是延長生命的長度,更在於修復生命的厚度,讓每一位「無聲的英雄」,都能在晚年活得有光、有愛、有尊嚴。
新聞來源:門諾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