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太鞍溪洪劫後 亞泥挖土機「清」鄉救家園
【許家源記者 / 綜合報導】
花蓮光復鄉,本是田野阡陌、溪水潺潺的寧靜所在,卻在近日被馬太鞍溪堰塞湖的溢流洪水撕開一道深痛的裂痕。當滾滾濁浪如猛獸般傾瀉而下,無情地吞噬了沿岸聚落,留下的是一片觸目驚心的景象:厚重、黏膩的淤泥覆蓋了房舍、道路,將車輛「活埋」成了廢鐵,原本的生活紋理被徹底打亂。災後的土地,彷彿被披上了一層灰色的喪服,電力、交通中斷,家當與廢棄物堆積成丘,災民的臉上寫滿了疲憊與無助。這場突如其來的天災,不僅是物質上的毀損,更是對在地居民長久以來構築的安定日常,投下了最巨大的陰影。面對這場「泥濘的戰爭」,災後復原成了光復鄉最迫切、也最沉重的課題。

就在家園陷落於泥沼之際,深耕花蓮在地的企業亞洲水泥(亞泥)展現了與地方共命運的「人本」關懷。災情發生的第一時間,亞泥便將救災視為己任,快速動員,多部大型機具的轟鳴聲打破了災區的沉寂。從重型挖土機到專業人力,亞泥團隊以最直接、最有效率的方式投入:清理主要道路、搬運堆積如山的泥砂與廢棄物,為受阻的交通開出一線生機。更值得一提的是,亞泥同仁們並非只在遠處操作機具,而是深入鄰里,彎下腰與居民一同清理家園,協助搬運受損家具。當大型機具無法進入小巷時,他們迅速捐贈獨輪車,讓清理人員能以傳統、卻充滿韌性的人工方式,一車一車地將淤泥搬離。這不僅是企業資源的挹注,更是一份將花蓮視為「家鄉」的在地承諾,透過實質行動,將地方負擔減到最低。

災後至今,亞泥的投入展現了企業強大的支援韌性:不僅動員自身力量,子公司亞東預拌也迅速響應,形成一股強而有力的聯合救災隊伍。同時,亞泥更發揮其企業影響力,積極號召協力廠商與地方團體共同投入,讓復原腳步得以加快。在人力調度上,亞泥提出了一項充滿溫度的舉措:提供全薪志工假,鼓勵員工自發性地投入災區服務。這不僅是制度上的支持,更是對同仁「社區關懷」理念的堅定背書。亞泥表示,花蓮不只是營運地,更是員工的家鄉。面對未來漫長的重建之路,亞泥承諾將持續投入人力與物力,與政府、社會各界緊密合作,從環境保護到災後重建,以企業力量創造在地韌性,守護這片土地,陪伴居民走出災害陰霾,共同重建那個我們熟悉的綠色家園。
新聞來源:亞洲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