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也能變黃金?潤泰副總揭密日本「城市採礦」術,台灣傳產省下45%成本的祕密都在這!
【許家源記者 / 綜合報導】
在ESG浪潮與碳費徵收的雙重壓力下,傳統產業如何突圍?東吳大學商學院EMBA高階經營碩士在職專班,近期推出「21世紀國富論」系列講座,首場重磅邀請潤泰精密材料副總鄭瑞濱,以「從廢棄物到新商機」為題,剖析水泥業的綠色革命。鄭瑞濱透過日本太平洋水泥的實例指出,該企業早於2001年便將閒置旋窯轉型為燃燒廢棄物與產製沼氣熱能的基地,從單純的「水泥製造」進化為「城市採礦」與「廢棄物處理」雙核心。他強調,相較於日本,台灣投入資源再利用的起步雖晚,但若能結合企業決心與政策誘因,將鋼鐵爐渣等廢棄物轉化為替代原料,跨產業的循環經濟將能有效節約45%成本與20%能源耗損,為高耗能產業開闢出一條永續新路。

這場講座不僅探討技術與成本,更展現了東吳EMBA課程中少見的人文關懷與社會責任視角。鄭瑞濱分享了日本回收公司NAKADAI的案例,這家僅50人的企業透過「壓縮減容的經濟再造」,創造了獨特的商業價值。他進一步分析,產業轉型不只是為了獲利,更是為了「人」;以太平洋水泥為例,其轉型成功帶動了周邊400家供應商、約2萬名員工的生計穩定,若以家庭人口計算,相當於支撐了8萬人的生活。這種將經濟效益轉化為社會安定力量的觀點,深刻呼應了當代企業在追求利潤之外,必須兼顧員工照顧與社會共融的「共好」精神。
東吳大學EMBA劉宗哲主任表示,面對AI 2.0與地緣政治帶來的變局,教育必須走在產業之前。除了循環經濟,本屆招生說明會更集結了人工智慧、數位轉型、甚至「川普談判學」等前瞻議題。接下來11月25日將由歐素華老師探討「不確定年代下的調適策略」,12月3日則由賴茂山總經理壓軸解析「數位轉型與營運策略」。東吳EMBA試圖透過理論與實務的深度對話,培養出能看懂局勢、具備人文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領導者,與台灣中小企業一同在變動的時代中站穩腳步。
新聞來源:東吳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