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閱讀本篇文章68 次瀏覽
媽媽們注意!產後頭痛到想吐竟是「腦血管收縮」?
1 min read

媽媽們注意!產後頭痛到想吐竟是「腦血管收縮」?

【許家源記者 / 綜合報導】

許多新手媽媽在迎接寶寶降臨的喜悅後,常伴隨而來的是生理與心理上的諸多不適。這些產後後遺症雖然多數能在數個月內自行緩解,但若症狀加劇,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功能,就應提高警覺。日前在宜蘭發生一起案例,一位林小姐在產後三個月突然出現劇烈頭痛,即便服用止痛藥也無法緩解,緊急送醫後才確診為**「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RCVS)**,所幸及時治療,避免了更嚴重的腦中風等併發症。這起個案凸顯了產後身體變化可能引發的潛在健康風險,提醒民眾切勿輕忽。

羅東博愛醫院神經內科吳旻陽醫師指出,林小姐本身是護理師,對自身狀況有高度病識感,其頭痛症狀不僅持續不斷,更伴隨噁心、畏光與注意力不集中等,顯示其嚴重性。經一系列檢查後,排除了血管剝離、發炎或感染等常見原因,最終診斷為「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引發的腦血管痙攣。吳醫師解釋,RCVS目前成因不明確,但研究顯示其發作與多種誘發因子密切相關,其中包含壓力、產後荷爾蒙波動所導致的身心狀態改變,以及服用某些對血管有刺激性的藥物,例如抗憂鬱劑、鼻塞藥或減肥藥等。吳醫師特別強調,RCVS若未能及時控制,可能因血管痙攣過於嚴重,導致腦中風、腦出血或癲癇,造成永久性神經功能損傷,甚至危及生命。此外,腦動脈瘤破裂引起的蜘蛛膜下腔出血腦中風,也可能出現類似的爆炸性頭痛,因此一旦出現劇烈頭痛應立即就醫。

面對產後可能出現的身體變化,特別是像RCVS這類潛在的嚴重疾病,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預防的根本之道。吳旻陽醫師建議,產婦應盡量避免劇烈情緒波動(如大哭或大笑),並減少劇烈溫度變化的刺激(如洗過熱或過冷的澡)。此外,也應減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攝取。透過均衡飲食、正向的社交活動與規律的運動作息,有助於身心調適,降低頭痛誘發因子對身體的影響。吳醫師再次呼籲,當產後出現異常且持續的頭痛症狀,尤其伴隨其他神經學症狀時,務必儘速就醫,尋求專業診斷與治療,以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不可逆的傷害。

新聞來源:羅東博愛醫院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