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齒裂開別拖!40歲以上、愛啃硬食最容易中招
【許家源記者 / 綜合報導】
在日常生活中,有人咬到硬物時會突然感覺像被電到般的劇痛,隨後持續出現悶痛或脹痛,這可能是牙齒裂開的警訊。牙裂在早期外觀上往往不明顯,症狀也容易與蛀牙、牙周病混淆,導致不少患者延誤治療。牙科醫師提醒,若裂痕擴展至牙根或傷及牙神經,不僅治療難度增加,甚至可能需要拔除整顆牙齒。
臨床上,牙裂依位置與深度可分為五種類型,包括琺瑯質表面裂痕、咬頭斷裂、裂齒、劈裂牙與垂直牙根斷裂,嚴重程度由輕至重不等。成因常與瞬間過大的咬合力量、長期磨耗或飲食習慣有關。根據觀察,40歲以上、男性、國字臉、愛咬硬食(冰塊、骨頭、檳榔等)的人,以及部分華人族群,因咬合力與牙齒結構特性,發生率偏高。
牙裂通常難以憑肉眼判斷,需透過X光或電腦斷層等檢查確定裂痕範圍與深度,並依損傷情況制定治療計畫。醫師建議,避免過度咀嚼硬物、定期牙科檢查,以及對有夜磨牙習慣的人使用咬合板,都能降低風險。專家強調,即使是微小裂痕,也可能隱藏牙髓炎或膿腫等併發症,延誤治療將增加感染與拔牙的風險。
新聞來源:ME 生活|ME 美醫誌授權 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