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閱讀本篇文章57 次瀏覽
『地方創生&永續城鄉』淡蘭廊道-24節氣地方之美-立夏 |石門
1 min read

『地方創生&永續城鄉』淡蘭廊道-24節氣地方之美-立夏 |石門

『地方創生&永續城鄉』淡蘭廊道-24節氣地方之美-立夏 |石門

立夏典故: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標誌著夏天的到來,一般約在每年的5月5-7日之間,太陽位於黃經45°立夏當天,太陽運行到黃經45度,正午用圭表測日影,影長為古尺四寸三尺六分,相當於今天的1.108米。夜晚觀測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巳的位置,也就是東南方向,這個階段一般在農曆四月,又叫巳月、初夏、槐夏、孟夏。

立夏由來與傳說:

立夏還是一個傳統的歲時禮俗節日,周代在立夏這一天,天子要率三公九卿和衆大夫,到城南郊外迎夏。並舉行祭祀先帝祝融的儀式。漢代也沿承此俗,《後漢書·祭祀志》載:「立夏之日迎夏,於南郊,祭赤帝祝融,車旗服飾皆赤。」歌《朱明》,舞《雲翅之舞》。到宋代,禮儀更趨繁瑣。至明代始有「嘗新風俗」。清代《帝京歲時紀勝》載「立夏取平時曝曬之米粉春芽,並用糖面煎作各色果疊,相互饋送」。並用柳枝穿果疊作小兒食品,江浙一帶還有立夏吃花飯的習俗,也有叫「吃補食」的。民間習俗還有「立夏吃蛋,石頭都踩爛」,說立夏時吃雞蛋鴨蛋可以增強體質,還可以耐暑。有的立夏食筍,有的立夏喝酒,都是趕在節日這天,名曰「立夏見三新」,南方地區舊時逢立夏日,各家蒸新茶,並配以各種水果,饋贈親戚鄰居。

看見~穿越北臺灣淡蘭廊道(古道)地方之美

我們以24節氣主題來分享~跨越北台灣四百年的古徑『淡蘭廊道』並以攝影、插畫、書法、篆刻型態來介紹地方特色之美~

淡蘭古道歷史背景

淡蘭廊道(古道)是泛指清朝末期到日治時代初期(約十九世紀期間),淡水廳到噶瑪蘭廳間(現今臺北、基隆、桃園到宜蘭)的山區主要交通道路系統,範圍橫跨現今北台灣的四個行政區(新北市、基隆市、臺北市、桃園縣、宜蘭縣)。 這段期間正是北台灣漢民族開始由西部往東部發展的黃金時期,為了克服臺北與宜蘭間地理的障礙,清廷的官方政策與先民拓墾的韌性,不斷在北台灣山嶺上留下路跡,淡蘭古道成為北台灣這段開拓史的見證。日治時期後,因鐵路、公路的開通,古道漸漸的失去其原有功能,除了部份開闢為鐵公路使用外,其餘皆逐漸隱沒在荒煙蔓草之中。

圖 淡蘭之友-淡蘭市集聯盟提供
圖 淡蘭之友-淡蘭市集聯盟提供

淡蘭延伸閱讀:

【淡蘭市集】專頁

這次淡蘭廊道24節氣地方之美要介紹-淡蘭古道北路石門

淡蘭市集聯北路-石門區

石門區,得名自海蝕石門,位於中華民國新北市北端,是臺灣本島位置最北的三級行政區,境內的富貴角為臺灣本島最北端的岬角,亦為富貴角燈塔所在地。全境位居大屯火山群北麓,南側山高谷深,擁有多個瀑布,中北部多為階狀臺地,並於沿海地帶形成海蝕崖景觀,因海蝕崖長期受海蝕作用而形成海蝕洞、海蝕門等特殊岬角地形。

石門區自清代中葉以來即是北臺灣的茶葉產地,其主要栽植茶葉為日治時期自中國福建省引進的硬枝紅心,是製作鐵觀音茶的重要原料,現今的茶園主要分布於草里里與茂林里等地。此外,在全境地理位置臨海與人口分布稀少的背景條件下,1970年代後的石門區也成為臺電核一廠的所在地。

淡蘭北路石門歷史:

石門區地名源自區內有處被稱為「石門洞」的海蝕門,最早出現於1694年(康熙33年), 鄭開極所編修之《福建通志》,「石門山,旗干石西,一石中空如圓門,故名」。道光年間臺灣采訪冊記載「石門汛(離艋舺十二里,外委一員,兵三十名),屬艋舺滬尾水師管轄。」1871年(同治10年),楊浚《淡水廳志》記載「海岸石門」為淡北外八景之一。

淡蘭廊道 北路 石門許家石頭厝及全臺唯一用陽明山火山岩砌成的百年石砌梯田

石門嵩山社區百年石砌梯田,以火山岩砌成梯田,隨著四季農物更迭綻放不同風采。位於新北市石門區尖山湖附近的嵩山梯田,是全臺唯一用陽明山火山岩砌成的百年石砌梯田,三百年多年前,先民以三角鼎立法來堆砌田埂的邊坡石墻,一塊塊石頭層層交錯出美麗的幾何圖案,搭著附近的田間小徑別具美感。每年四、五月是鳶尾花季;六月中下旬則是大波斯菊花盛開時節,到此一季節,花海與梯田景緻相互輝映,美不勝收。

圖 淡蘭廊道石門 嵩山梯田-尖山湖 Kimball Wen拍攝 司徒長卿 篆刻書法
圖 淡蘭廊道石門 嵩山梯田-尖山湖 Kimball Wen拍攝 司徒長卿 篆刻書法
圖 淡蘭廊道石門 嵩山梯田-尖山湖 Kimball Wen拍攝 司徒長卿 篆刻書法
圖 淡蘭廊道石門 嵩山梯田-尖山湖 Kimball Wen拍攝 司徒長卿 篆刻書法
圖 淡蘭廊道石門 許家石頭厝 Kimball Wen拍攝 司徒長卿 篆刻書法
圖 淡蘭廊道石門 許家石頭厝 Kimball Wen拍攝 司徒長卿 篆刻書法
圖 淡蘭廊道石門 許家石頭厝 Kimball Wen拍攝 司徒長卿 篆刻書法
圖 淡蘭廊道石門 許家石頭厝 Kimball Wen拍攝 司徒長卿 篆刻書法

FB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p/%E7%BF%AB%E9%9B%99%E6%BA%AA%E6%9B%B8%E8%8B%91-100063899989014/

台灣地方創生公社: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40443219926327/?ref=share

立夏節氣與藝術的結合-『立夏』篆刻欣賞

印文: 立夏    字體:大篆

石材:寮國石   尺寸: 2X 2X6 cm

邊款:辛丑夏、夜半驚嵐偃旗旌,朝聞遠鴉方初醒。 狸奴幾下偷翻書,何時聽得螗蜩鳴?。……

製章: 司徒長卿

立夏節氣詩詞:  

立夏 宋 陸遊

赤幟插城扉,東君整駕歸。
泥新巢燕鬧,花盡蜜蜂稀。
槐柳陰初密,簾櫳暑尚微。
日斜湯沐罷,熟練試單衣。

立夏 宋 陸遊
赤幟插城扉,東君整駕歸。
泥新巢燕鬧,花盡蜜蜂稀。
槐柳陰初密,簾櫳暑尚微。
日斜湯沐罷,熟練試單衣。

圖 淡蘭廊道地方系列 二十四節氣之立夏 司徒長卿 提供
圖 淡蘭廊道地方系列 二十四節氣之立夏 司徒長卿 提供

延伸閱讀:

『地方創生&永續城鄉』淡蘭廊道-24節氣地方之美-穀雨 |淡蘭古道北路 石門

『地方創生&永續城鄉』淡蘭廊道-24節氣地方之美-清明 | 台北大稻埕

『地方創生&永續城鄉』淡蘭廊道-24節氣地方之美-春分特別篇|淡水廳的前世今生

『地方創生&永續城鄉』淡蘭廊道-24節氣地方之美-驚蟄

『地方創生&永續城鄉』淡蘭廊道-24節氣地方之美-雨水

『地方創生&永續城鄉』淡蘭廊道-24節氣地方之美-立春

『地方創生&永續城鄉』淡蘭廊道-24節氣地方之美-大寒

『地方創生&永續城鄉』淡蘭廊道-24節氣地方之美-小寒

『地方創生&永續城鄉』淡蘭廊道-24節氣地方之美-冬至

『地方創生&永續城鄉』淡蘭廊道-24節氣地方之美-大雪

『地方創生&永續城鄉』淡蘭廊道-24節氣地方之美-小雪

『地方創生&永續城鄉』淡蘭廊道-24節氣地方之美-立冬

『地方創生&永續城鄉』淡蘭廊道-24節氣地方之美-霜降

『地方創生&永續城鄉』淡蘭廊道-24節氣地方之美-寒露

『地方創生&永續城鄉』淡蘭廊道-24節氣地方之美-秋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