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閱讀本篇文章159 次瀏覽
搶救亞健康!羅東博愛醫院出奇招:醫護變教練,用「生活處方」逆轉慢性病!
1 min read

搶救亞健康!羅東博愛醫院出奇招:醫護變教練,用「生活處方」逆轉慢性病!

【許家源記者 / 綜合報導】

在全球健康醫學領域,預防醫學與整體照護的理念日益受到重視,「生活型態醫學」(Lifestyle Medicine)正是在此背景下崛起的新趨勢。它強調透過飲食、運動、壓力管理、睡眠、社交連結及避免有害物質等六大支柱,來預防、治療甚至逆轉慢性疾病。羅東博愛醫院作為宜蘭地區重要的醫療機構,自2023年起便積極投入此領域,並於近日舉辦「沁·蘭境」體驗活動,邀請宜蘭縣內的醫護人員參與。此舉不僅是醫院響應全球醫療趨勢的具體行動,更深層的考量在於,長期處於高壓與高負荷工作環境的醫護人員,往往是健康議題中被忽視的一群。他們肩負著照護他人的重責,卻時常忽略自身的健康需求。因此,讓醫護人員先行感受生活型態醫學的益處,並成為推廣的「種子部隊」,是羅東博愛醫院實踐「醫學走進生活」理念的關鍵一步。

6月7日,羅東博愛醫院舉辦「沁·蘭境」體驗活動,邀集宜蘭縣醫療院所醫護人員共同參與

羅東博愛醫院推動生活型態醫學的策略,從「醫護為起點」切入,再逐步擴展至社區,其背後有著清晰的因果邏輯。首先,醫院透過「沁·蘭境」體驗活動,為醫護人員提供了理論與實踐並重的學習機會。蘭境健康生活領航中心主任何春生醫師分享了生活型態醫學在預防及逆轉慢性病方面的潛在效益,並結合臨床實證案例,讓參與者理解其科學基礎。同時,陳彥蓉醫師則透過正念練習,讓醫護人員親身體驗如何透過「三步驟呼吸空間」與五感覺察來緩解壓力、強化心理韌性,提供一套實用的自我療癒工具。

除了專業醫學知識,活動更融入了「地中海飲食文化」的餐點規劃,讓健康飲食不再是口號,而是真實的味蕾體驗。此外,特別邀請作家田裕華與姚巧梅分享他們透過單車旅行與日本高齡長照觀察所體悟到的生活型態轉變與社會實例。這些跨界的人文故事,不僅激發了醫護人員的共鳴,更打開了他們對於全人健康的多元思維,讓「生活的改變」不再是冰冷的醫學名詞,而是充滿溫度與故事的個人實踐。

羅東博愛醫院深知,面對台灣即將到來的超高齡社會,醫療單靠藥物與治療已不足以應對慢性病、失智症和孤獨等挑戰。因此,透過羅許基金會與「蘭境健康生活領航中心」的整合,將生活型態醫學從醫院推向社區場域,從「個人療癒」走向「社區扎根」。這包括了為院內員工與住院病患設計健康促進課程,更將醫護與個案管理師派遣至各鄉鎮企業及基層診所,實地推廣運動、營養、睡眠與壓力調適等「生活處方」。這項策略旨在利用醫療專業人員的影響力與醫院平台,逐步打造宜蘭縣內一個具韌性的健康支持網絡。

「在生活與醫學之間,找回身心修復節奏」

要觀測羅東博愛醫院推動生活型態醫學的成效,可以從多個層面進行追蹤與評估。首先,針對參與「沁·蘭境」體驗活動的醫護人員,可以進行前後問卷調查,評估他們對生活型態醫學的認知程度、自我健康行為的改變意願,以及身心壓力狀況的改善情形。長期來看,則可追蹤醫護人員的健康數據(如慢性病發生率、就醫頻率等),以評估「從照護者本身做起」的策略是否有效提升醫護群體的健康水平。

其次,在社區推廣層面,醫院可以記錄派遣至鄉鎮企業與基層診所的「生活處方」推廣場次、參與人數,並定期追蹤這些社區參與者的健康指標變化。例如,透過追蹤特定慢性病患的血糖、血壓控制狀況,或觀察社區運動社團的參與人數,來評估生活型態介入的實際效益。同時,收集基層診所與合作企業的意見回饋,了解「生活處方」在推廣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機會,作為後續優化的參考。

最後,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羅東博愛醫院此舉可能對宜蘭縣的公共衛生政策產生影響。隨著「從醫院出發,打造宜蘭健康地圖」的願景逐步實踐,未來可觀察宜蘭縣居民的整體健康數據趨勢,例如慢性病盛行率、平均壽命、健康餘命等,是否因生活型態醫學的廣泛推廣而有所改善。同時,也可觀察其他醫療院所或地方政府是否會效仿羅東博愛醫院的模式,共同建構更全面、更具預防性的健康照護體系,使「生活型態醫學」真正成為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的關鍵解方。

新聞來源:羅東博愛醫院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