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創生&永續城鄉】《桐歌行脚》大坑聚落人文影像暨地景復刻展,在臺北市南港茶葉製造示範場展出
【地方創生&永續城鄉】《桐歌行脚》大坑聚落人文影像暨地景復刻展,在臺北市南港茶葉製造示範場展出
記者高燈立/臺北南港報導 《臺北市》南港。社區
公民記者朱鳳梅/攝影
秋雨落寒風吹在南港茶山之中,昨天(10/23)嘉賓不畏風雨參加了這場由:臺北市南港社區大學、臺北市大坑產業文化協會主辦,大坑聚落人文工作室和臺北女兒茶協辦,及隸屬南港社大的「聚落人文踏察研究社」承辦執行的「大坑聚落人文影像暨地景復刻展」開幕式活動;這場開幕活動就在臺北市南港茶葉製造示範場二樓展廳,與會者包括地方士紳文化界人士參加。
開幕式除了邀請南港社區大學蘇文宗老師帶領的「竹韻簫笛班」學員演奏中外名曲;而這次「大坑聚落人文影像暨地景復刻展」活動內容,主要以礦業聚落及地貌變遷為主,包含:板堵厝與南大礦區地貌景觀,與歷史圖資影像比對呈現;因此主辦單位特別邀請歷史學者徐聖凱博士以相關「大坑煤業發展」為題作專題演講,內容主要以:煤業在歷史進程中所帶來的國際局勢及地貌影響,乃至聚落的茶煤產業興替及礦業和家族的影響,與生態環境改變。
南港社區大學校長曹錫智表示:感謝指導老師以及聚落人文踏查研究社的努力,策展本次大坑聚落人文影像暨地景復刻展,除了豐富南港社大地方學的人文地景資料外,更透過社團運作,讓學員經過動手做及踏察的地方成果,讓參與的學員更了解南港大坑聚落的前世今生。
校長曹錫智指出,南港社大基於融入在地,對於在地學程非常重視,因此我們為配合地方學程開設搭配人文相關的網路G P S領域課程或成立工作坊,俾利結合科技網絡作地景判讀解析,除了「聚落人文踏察研究社」外,我們也應用在南港水環境課程等;未來將透過社團成果累積集成,再一一滾動修正,希望成為《南港地方學》傳承依據。
此活動係南港社區大學透過桐歌的田野調查課程中而成立的「聚落人文踏察研究社」,並結合在地的文史單位「大坑聚落人文工作室」成員擔任講師,作一系列規劃,及指導社員進行田野調查工作;這兩年來,分別發表南港大坑的聚落成果,如:棧仔、枋堵厝(板堵厝)、南大礦區⋯等歷史研討、地景復刻、歷史圖資及美學並呈現在世人面前。
南港社區大學學員人才濟濟,光是「聚落人文踏察研究社」組織成員就有:食養學、地理、地政、會計⋯⋯等各領域專家,社團並結合學界定期舉辦:研討、演講及它縣市交流等活動;因此,相對於團隊的人才整合很重要。
有鑑於此,長期深耕地方聚落的「大坑聚落人文工作室」表示,人文藝術工作不啻是史蹟紀錄保存或是少數人的工作而已,它必須為後代子孫留下見證,更要將此一想法理念及做法推廣以尋求認同,因為沒有文化作基底,人類心靈是空泛的,國家就沒有文明的根砥;因此,辦理文化藝術活動成為必要的作為,並透過教育向下扎根。
此一特展至12月26日止
地址:臺北市南港區舊莊街二段336號(南港茶葉製造示範場)
開放時間:09:00至17:00,逢周一休館。
Google map: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