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閱讀本篇文章171 次瀏覽
凹痘疤不再絕望 專家解析複合式治療
1 min read

凹痘疤不再絕望 專家解析複合式治療

許家源記者/綜合報導】

面對鏡子時,凹痘疤猶如歲月留下的印記,每一道凹痕,彷彿訴說著青春的故事與遺憾。痘疤,不僅是皮膚上的瑕疵,更是自信的挑戰。皮膚科醫師張引碩指出,凹痘疤根據形狀可分為滾動型、車廂型與冰鑿型三大類。其中,冰鑿型凹痘疤宛如深刻的傷口,難以癒合,甚至深入皮下脂肪層達3~4毫米,寬度則僅約2毫米。它特別容易出現在皮膚纖薄的部位,如額頭、上臉頰,以及油脂分泌旺盛的T字區,讓人無法忽視它的存在。


從了解到改變:痘疤類型與治療選項

面對凹痘疤,張醫師提出「複合式治療」的概念,旨在透過多元方法修復肌膚,重現細膩光滑的觸感。這些方法包括:

  1. 外部刺激與微量磨皮
    利用皮秒雷射、飛梭雷射或微針電波,溫和刺激膠原蛋白增生,改善皮膚質地。
  2. 皮下剝離術
    將疤痕底部與組織分離,猶如鬆開綁住肌膚的繩結,為恢復平整鋪路。
  3. 填充治療
    運用玻尿酸、膠原蛋白增生劑或PRF等材料,填補剝離後的空隙,讓肌膚重新展現飽滿與彈性。

深入冰鑿:針對難治型痘疤的希望

冰鑿型凹痘疤宛如一座座深不見底的小坑,治療上挑戰性更高,但也並非無解。以下是五種常見的治療方式:

  1. 穿刺切除
    如精準手術刀般,專為少量痘疤設計,術後恢復期約7天,可結合雷射磨皮修飾細節。
  2. 化學重建技術(CROSS Technique)
    以高濃度三氯醋酸(TCA)直達疤痕深處,啟動膠原蛋白生成,逐步填補痘疤。
  3. 雷射磨皮
    雖更適合車廂型與滾動型痘疤,但搭配其他治療同樣能帶來驚喜效果。
  4. 電波與微針電波
    微針深入真皮,溫暖加熱層層組織,讓膠原蛋白如春芽般再生。
  5. 血小板濃厚血漿(PRP)
    配合其他療程,促進傷口癒合,為膠原增生加速助力。

重要提醒:療程前的四大準備

進行痘疤治療前,醫師通常會評估以下要點,確保每位患者的需求都能被妥善照顧:

  1. 是否合併其他痘疤類型,以便制定更全面的療程計畫。
  2. 術後修復期的長短,從7天到14天不等,需提前安排生活節奏。
  3. 副作用風險,如亞洲膚質易出現反黑現象,應做好防曬工作。
  4. 預算考量,尤其是需要多次療程的情況,需衡量經濟負擔。

重新擁抱光滑肌膚:痘疤治療的心路歷程

痘疤治療就像一場與時間的賽跑,每次療程都是向完美邁進的一小步。張醫師強調,雖然複合式治療能改善約80%的痘疤,但剩餘的細節仍需後續努力與保養來實現。「耐心與堅持」是這場修復之路的關鍵,當你重新觸摸那如絲綢般的肌膚時,會發現,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