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愛心化解「飢餓危機」!揭秘偏鄉長者「排隊送餐」困境
【許家源記者 / 綜合報導】
花蓮縣稻香國小於今日(6月23日)舉行「113年度感恩園遊會」,不僅為學童提供多元的學習體驗,更將「友善無塑」與公益關懷的理念深植校園。這場結合愛心義賣、文化美食、閱讀認購及社福宣導的活動,最終募得新台幣48,069元善款。這筆充滿愛心的款項,由校長陳慈芳與自治小鄉長梁坊芸同學代表致贈予門諾基金會執行長李素華,展現了全校師生、家長及社區各界對偏鄉長者照護的實際支持。門諾基金會長期投入「到宅送餐服務」已邁入第27年,從早期的機車送餐到如今的熱循環保溫車與多層次服務模式,持續為東部有需求的長者提供溫飽。然而,截至今年5月,基金會每月服務逾670名個案、23,440餐次,仍有超過35位弱勢長者等待送餐,凸顯偏鄉地區在長者營養與備餐上面臨的嚴峻挑戰。

稻香國小本次園遊會所募得的善款,將全數投入門諾基金會的「到宅送餐」計畫,直接用於改善獨居、身障及弱勢長者的餐食條件,確保他們能「好好吃飯」、吃得溫暖且健康。這不僅是單純的捐款行為,更是品格教育與社會關懷的具體實踐。陳慈芳校長強調,孩子們透過實際參與,將愛心轉化為助人力量,體現了教育的深遠意義。此次活動的成功,除了師生家長的投入,也仰賴家長會長傅雯昀的積極帶領,以及吉安鄉衛生所、吉安鄉數位機會學習中心、稻香社區發展協會、婦幼隊與交通隊等多個單位的熱情支持與宣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稻香社區發展協會與吉安數位機會學習中心,更慷慨將活動義賣所得全數捐出,與學童們一同為守護東部長者盡一份心力。這顯示當地方教育機構與社區力量緊密結合時,能有效地彌補現有長照資源的不足,為偏鄉弱勢長者提供急需的支援。

稻香國小與門諾基金會的合作模式,為解決偏鄉長者餐食困境提供了一個成功的範例。這不僅展現了學校在推動品格教育與社會責任上的成效,也突顯了社會福利團體在連結社區資源上的重要性。未來,政府部門與社福機構可考慮複製此類「學校-社區-社福組織」的多元協作模式,透過校園活動、社區義賣等方式,持續為偏鄉長照服務注入活水。同時,針對偏鄉長者送餐服務的排隊現象,政府與相關單位應進一步探討長遠的解決方案,例如增加社工人力、擴大送餐志工招募,或研議更多元化的在地供餐模式,以縮短長者等待時間。此外,鼓勵更多企業或公益團體投入資源,支援門諾基金會等在地深耕的服務單位,共同提升偏鄉長者的生活品質,確保每位長者都能獲得應有的關懷與照護,實踐「在地老化」的目標。
新聞來源:門諾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