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藻類價值極限!台灣科研團隊勇奪學研新創獎
【許家源記者/綜合報導】
經過多年來的不懈努力,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的吳彰哲特聘教授及其團隊,成功開發了「高值化機能性藻多醣素材之開發與應用」技術。這項創新技術利用酵素水解的綠色製程來大量生產藻多醣,不僅保留了藻類的生理活性成分,還建立了完整的生理活性評估平台。這一突破性的成果不僅大幅提升了藻類原料的附加價值,還助推了整個藻類產業的升級,榮獲第21屆國家新創獎-農業與食品科技類「學研新創獎」。
多年來,吳彰哲特聘教授團隊專注於藻類活性物質的應用開發。藻多醣具有多種有益的生理功效,包括抗氧化、抗發炎、抗病毒、抗癌、抗肥胖及免疫調節等。特別是在COVID-19疫情後,民眾越來越重視自身免疫力,因為免疫力低下會增加感染風險,而免疫力過高則可能引發過敏或自體免疫疾病。藻多醣因其益生質的特性,能創造適合益生菌生長的環境,優化腸道菌相,從而有效調節免疫力。研究還顯示,藻多醣在治療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疾病方面同樣具有顯著效果。
目前,市場上多數藻多醣產品使用傳統的酸鹼水解萃取法,這種方法不僅容易破壞藻類的生物活性,還會產生大量廢水,對環境造成污染。而吳教授團隊創新開發的酵素水解法,則能夠完整保存海藻的生物活性成分,並純化出不同分子量的藻多醣,同時顯著提升其功能性硫酸基含量。這種綠色製程大大降低了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實現了生產過程的環保創新。
吳彰哲教授及其團隊不僅解決了藻多醣製程中的環境污染問題,還針對藻多醣的抗氧化、免疫調節、調整血糖、抗病毒及抗癌等多種功效,建立了完整的評估平台。這大大增加了藻類原料的附加價值,並促使藻類保健食品、化妝保養品與寵物飼料添加物等下游產業的整合,打造出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綠色產業鏈。
吳彰哲教授補充道,台灣四面環海,具備發展大型海藻養殖的天然優勢。除了藻類的經濟運用,海藻還能在成長過程中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對減緩氣候變遷有積極作用。藻類在萃取出功能性物質後的藻渣,還可以作為飼料或肥料使用,實現全藻利用的永續循環經濟理念。通過一條龍的產業鏈,將有助於加速台灣藻類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