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胖不只傷身更要命!宜蘭男睡到一半「腦袋關機」
【許家源記者 / 綜合報導】
現代社會中,肥胖已不僅是外觀上的困擾,更被視為一種慢性疾病,潛藏著多重健康風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肥胖是一種身體過度脂肪堆積的狀態,可能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此次宜蘭林先生的案例,便是肥胖如何悄無聲息地侵蝕身體機能的最佳寫照。45歲的林先生因長期飽受睡眠困擾,甚至連日常工作、談話,乃至於抽菸途中都可能突然陷入昏睡,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直到就醫檢查,才赫然發現問題的根源竟指向他高達138公斤的體重與50%的體脂率。這不僅衝擊了身形,更連帶引發血糖、肝指數偏高,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等一系列潛在危機,顯示肥胖已然全面壓垮他的身體健康。
羅東博愛醫院醫學減重中心主任邱旭緯醫師指出,林先生的極度疲憊感與體內胰島素息息相關。當不良飲食習慣導致血糖快速上升時,會刺激身體分泌過量胰島素,長期下來可能造成胰島素分泌失調及脂肪堆積,進而形成「胰島素阻抗」現象。這意味著身體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變差,無法有效利用血糖,使得血糖持續偏高。邱醫師進一步解釋,脂肪過多會妨礙身體各器官對養分的利用,導致大腦、心臟、肝臟、肺臟、腎臟等重要器官出現「營養不良」狀況,進而引發「腦袋關機、斷電」般的現象。此外,肥胖者的呼吸阻力較大,睡眠期間容易出現血氧偏低情形,長期下來將影響血壓與心肺功能,導致夜間睡眠品質不佳,肝臟負擔加重,形成白天精神不濟、夜晚又睡不好的惡性循環。
林先生的案例也提供了一個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案。在邱旭緯醫師的專業規劃下,他透過內科藥物治療,歷經七個月成功減重34公斤。數據顯示,其體脂率下降15.2%,糖化血色素從9.5%顯著降至5.8%,血糖控制大幅改善,血脂肪及肝功能數值也回歸正常。林先生本人最有感的便是精神狀況的改善,不僅睡眠品質提升,開車及工作時也更有精神,不再出現突然昏睡的狀況。邱旭緯醫師提醒,健康的減重應拉長至半年到一年以上,每月減重幅度以2至4公斤為宜,切勿追求速效,以免身體進入「逃難模式」,導致睡眠品質變差、肌肉量減少、基礎代謝下降,甚至可能復胖。因此,有減重需求者應尋求醫療專業支持,讓醫療團隊評估個人狀況與數值,規劃出不損害身體又能穩定規律的減重方案,以達到長期的健康目標。
新聞來源:羅東博愛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