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科醫師教你打造「黃金兒童醫藥箱」 關鍵處方藥讓你不再手忙腳亂
【許家源記者 / 綜合報導】
兒童由於免疫系統尚未健全,突如其來的發燒、咳嗽或腹痛等狀況頻傳,尤其在夜間或假日醫療資源相對受限的時刻,往往讓許多家長感到措手不及。為了讓家長在孩子出現緊急不適時,能第一時間提供適當的照護,許多醫師會根據孩童的健康狀況,開立一些「處方藥」作為家庭常備藥品,以應對無法即時就醫的窘境。這些藥品並非隨意購買,而是需要經過專業醫師評估後才能開立的處方用藥,並需在藥師指導下謹慎使用。
美醫誌指出,家庭常備藥品中,處方藥扮演著關鍵角色。陳怡安藥師強調,家中常備的兒童藥品多屬處方藥,這些藥物是專為兒童特定健康需求所規劃,必須由專業醫師評估後開立處方箋,並在藥師指導下使用。陳藥師提醒家長,務必避免自行購買或使用來路不明的藥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健康風險。處方藥的使用劑量和方式,也必須嚴格遵循醫事人員指示,切勿自行調整或與他人共用。
針對常見的兒童不適症狀,陳怡安藥師也說明了各類常備藥品的使用重點:
- 緩解流鼻水: 抗組織胺藥物(如希普利敏液、勝克敏液)有助減少鼻腔分泌物。需留意藥品使用頻率,症狀停止可暫停用藥。
- 緩解發燒: 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或布洛芬(Ibuprofen)是常見退燒藥。劑量需依兒童體重調整,藥師會先確認體重並註記劑量。若發燒持續,仍建議盡速就醫檢查。
- 緩解咳嗽: 針對乾咳或有痰的咳嗽,醫師可能開立鎮咳劑或化痰劑。咳嗽藥水通常30分鐘發揮效果,可維持4-6小時,切勿高頻率給藥。若醫師開立綜合型感冒藥水,需留意成分避免重複給藥。
- 緩解腸胃不適: 緩解腹痛腹瀉的藥品常為膠囊、藥粉類型,需在使用前加水調配,並於24小時內丟棄,勿預泡或留待下次使用。吸附型藥物(如活性碳)應與其他藥品間隔至少2小時服用,避免影響吸收。
藥品保存與正確服藥指南同等重要。陳怡安藥師提醒,家中備有適當的處方藥固然能在緊急時刻提供即時救援,但若藥品受潮、變質、過期,則無法發揮應有效果。她建議家長遵循以下原則:
- 遵照醫囑使用: 處方藥應根據醫師、藥師指示使用,避免自行調整劑量或與他人共用。
- 妥善保存: 藥品應存放於兒童無法觸及之處,避免高溫、潮濕或陽光直射。
- 定期檢查: 定期檢查藥品有效期限,過期或變質藥品應妥善處理,不可再用。
- 注意副作用: 若用藥後出現紅疹、發癢、呼吸困難等異常反應,應立即停藥並攜帶藥品就醫。
- 避免重複用藥: 若孩子已服用含相同成分藥物,應避免再次給予,以防過量。
陳怡安藥師再次提醒家長,為家中兒童準備常備處方藥有助於在緊急時刻提供即時照護,但藥品使用仍應遵循醫師和藥師指示,並觀察孩子的健康狀況,才能讓藥品發揮救援目的,確保孩子的用藥安全。
新聞來源:ME 生活|ME 美醫誌授權 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