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東博愛醫院推「居家住院」模式,打點滴、吸痰機全送你家!
【許家源記者 / 綜合報導】
台灣社會快速高齡化,使得醫療體系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其中最顯而易見的便是急診室長期人滿為患的現象。許多長者因慢性病急性惡化,或突發感染等狀況被送往急診,即使病情穩定,也常因家屬照護不便或需持續觀察,而被迫住院,不僅佔用寶貴的醫療資源,也加劇了醫院壅塞,更讓病患與家屬在奔波往返中備感壓力。「一人住院,全家奔波」的困境,已成為許多家庭難以言喻的負擔。
在這樣的背景下,衛福部健保署推動的「在宅急症計畫」應運而生,旨在提供傳統住院模式之外的替代選擇。羅東博愛醫院積極響應此計畫,推出創新的「急診模式的在宅急症照護」服務,將「住院級」的醫療服務直接送達病患家中。此舉不僅為患者提供了更溫馨、便利的醫療體驗,也為高齡化社會下的醫療困境,描繪了一條可能的新出路。

羅東博愛醫院推動「在宅急症照護」的成功案例,彰顯了醫療服務從「以醫院為中心」轉變為「以病人為中心」的人本精神。以85歲曾阿公的案例為例,他因中風行動不便,發燒咳嗽送急診,診斷為泌尿道感染合併支氣管炎。儘管醫師建議住院,但家屬擔心往返奔波及曾阿公過往住院出現譫妄情形,對住院猶豫不決。此時,博愛醫院提供的在宅急症照護,正好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羅東博愛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許智翔醫師解釋,許多如肺炎、泌尿道感染、蜂窩性組織炎等急性疾病,在經過急診初步治療與醫師評估後,其實可以在家中獲得與住院同等級的照護。這項服務背後的成功,仰賴於跨專業醫療團隊的通力合作與即時反應。從護理師每日到府打點滴、評估病況,到呼吸治療師攜帶拍痰器、蒸氣設備到府協助排痰,以及感染科專科醫師的遠距診察與抗生素調整,甚至教導家屬使用遠距監測設備,這些環節無不展現了「住院級照護」的精髓。
羅東博愛醫院副執行長盧進德補充,醫院自2024年7月起即積極參與此計畫,提前培訓在宅照護團隊,並導入實務模擬演練,旨在打造一支能迅速反應的在宅急症照護先鋒。這種前瞻性的部署與跨科別的整合(包括急診、感染科、呼吸治療、護理師與資訊團隊),不僅體現了醫療的專業深度,更將醫療服務從冰冷的醫療場域,延伸至溫暖的家庭空間,讓醫療不再是單純的治療行為,而是充滿溫度的全程陪伴。

羅東博愛醫院的「在宅急症照護」服務,其影響不僅止於個案層面,更對整體醫療系統產生多重正面效益。最直接的效益在於有效緩解急診與住院壓力。當符合條件的急症病患能在家中接受治療,便能釋放出醫院的床位與人力,讓急診室能更聚焦於處理緊急且重症的病患,提升整體醫療效率與品質。這對於長期為急診壅塞所苦的台灣醫療院所而言,無疑是一項關鍵的策略。
其次,對家庭而言,這項服務極大地節省了看護費用與時間成本,減少了家屬因頻繁往返醫院所耗費的心力與財力,讓病患能在熟悉且舒適的居家環境中康復,也避免了因環境轉換可能引起的譫妄等不適,提升了治療的舒適性與安全性。曾阿公八天療程結束後,能無縫轉介至院內居家醫療團隊持續追蹤,更體現了「一條龍」的整合照護模式,確保醫療服務不中斷。
展望未來,羅東博愛醫院期望這項服務能廣泛推廣,讓更多民眾受惠,將醫療服務從「病房」延伸至「客廳」,真正實現「醫療更靠近人心」的願景。隨著更多醫院加入類似計畫,並持續精進在宅急症照護的服務模式與技術,將有助於建構更具韌性與人本關懷的在地照護網絡,為台灣高齡化社會下的醫療照護,開創一個全新的典範。
新聞來源:羅東博愛醫院